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特殊使命就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知识,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基础》课的教学板块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把个人理想融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精神教育,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从规范性约束层面帮助学生了解并践行道德素质的理论和原则;法治观教育,宏观上构建法律体系,树立宪法权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法律素养的提升。相较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础》课与学生的自身发展结合得尤为紧密,更关注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地位,更紧密贴合学生思想生活实际,教育和解答正经历成年的十八岁青年的“人生青春之问”,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人生目的,唤起他们如何自觉地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二、教学特色:德育审美化模式

我院利用特有的艺术资源,贴近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对德育课程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实践形式、方法探求等环节的审美设计与创新,力图尝试符合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程的“德育审美化模式”

形成引领性与关怀性相统一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学院德育工作的方向,是衡量和考核学院德育工作成效的尺度。教师应关照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审美设计在坚持加强意识形态价值引领的同时,将德育目标构建出两个层次:一是培育规范伦理精神的公民,二是培育拥有美德伦理精神的公民,二者是阶段性层次性的递进升华关系。这种德育目标的分层能适度调和崇高性、普遍性和引领性与功利性、多样性和世俗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健全道德人格的同时,提高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艺术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形成德育目标引领性与关怀性的统一。

达成系统性与亲和性相统一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内容也应在完成以够用为度的系统政治理论内容的同时,借鉴艺术美、突出时代美、发现社会美、挖掘校园美的内容,让学生接触那些优美、和谐、崇高的艺术作品,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艺术体验中提高心灵的敏感性和感悟力,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丰富了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积累,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效果,实现德育内容系统性与亲和性的统一。

促成规范性与欣赏性相统一的德育实践。道德实践,是促使外在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内在道德品德的重要环节。我院积极探索符合学院特色的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例如以综合展演为抓手,安排上课学生观摩规定学时的演出或展览,并按照要求撰写观演心得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评选出的优秀观演心得还将集结成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红色旋律”主题电影展播教育活动暨影评大赛,把近年来新拍摄的融政治性、思想性、故事性与可看性于一体的精彩国产大片介绍给学生。以讲座报告为途径,积极邀请知名学者、专家结合课程和学院特色做报告。以艺术形式为补充,例如演唱红歌,它将高雅艺术熏陶和革命历史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形式活泼,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将文化艺术活动与德育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用艺术点化心灵,在欣赏中体验崇高,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促成德育实践规范性与欣赏性的统一。

完成讲授性与情境性相统一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达成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教师应着重进行情境化的审美设计,从情感上加以影响,比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采用语言形式,积极创设联觉形式,有效开展互动形式,从而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启学生的智慧,塑造其高尚的人格和心灵,完成德育方法讲授性与情境性的统一。当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方法手段的情境化要与德育内容内在逻辑紧密联系、互为支持、互为融会,这样的德育教学才具有深刻审美品质,能唤起美感。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和表演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能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

实现终极性与过程性的统一的考核方案。我们的思政教学不在于对学生教育的理论高度,而在于教育的精度和力度,我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课程考核方案:首先调整考核比例,我们采用综合考查总评成绩包括期未考试成绩50分和平时成绩50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10分、课后作业10分,观演心得10分、课堂状态10分和课堂实践10分,促使学生从单纯关注期末考试成绩开始转向注重平时的综合表现。其次,注重过程监督,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情况调查教学中规范教学,严格课堂管理,严肃执教,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平时操行的评定;学期末布置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